中大醫學院鄧亮生教授:創科培育 培育人才

撰文: 校團記者歐嘉詠(新傳三年級)

LS-TA技術與創業大賽

恭喜鄧亮生教授(91/醫學)於2022年香港中文大學創業大賽中奪得季軍。是次獲獎技術是通過分析血液中的各種細胞的數量和基因表達,探討各種感染病原體會引致血液細胞的不同反應, 從而了解病人的身體反應, 並且推斷出導致發燒的病原體。它現時能成功偵測四種引致發燒的疾病:細菌感染、結核病、病毒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舉一個例子:新冠肺炎病毒進入人體後,通過LS-TA技術作出分析, 就能快速識別血液細胞的反應以辨別病人是病毒感染,並立刻為染疫病人安排隔離和治療,截斷傳播鏈。第一位應用LS-TA技術的病人正是鄧教授家中的長者,病人年紀較大,又持續發燒,住院一個月後一直未有好轉甚至可能需要進入深切治療部治療。後來,LS-TA技術協助找出發燒主因,並對症下藥,使病人身體轉好。由此可見,LS-TA技術的普及能推動醫療發展。

對鄧教授而言,是次創業大賽是個既有挑戰性,又有趣的體驗。他需要在五分鐘內向評判解釋該技術的特性和好處。在模擬升降機推廣(Elevator Pitch)裏,他甚至要在一分鐘內裏說服大會安排的投資者入股支持自己。鄧教授笑言:「平時上堂,有45分鐘把内容解釋清楚。」因此,他會以「Emoji」比喻血液,使LS-TA技術更簡單易明。若結果為開心的表情符號,則代表細胞是健康的,反之亦然。鄧教授坦言自己不擅言辭,也是在無數次失敗中學習。他的成功秘訣是:「要嘗試!只要敢試,機會就大過零!」雖然LS-TA技術是鄧教授的心血,但他仍視教學為自己的使命,「永遠都係教學優先,和病人的福祉要放在第一位。」他指自己以前當學生的時候感受到他的大學教授老師,能以身作則,都是對病人體貼入微的好醫生,他也希望承傳這一份「病人為本」的精神給中文大學的學生。

困難與希望

成功並非偶然。鄧教授多年來投身醫學和教育行業,營商經驗有限,不熟悉申請專利及成立公司等程序。數年前,鄧教授自創的「卡尼丁」稱號更被人捷足先登,失去其商標權。他坦言:「十分可惜,不過經一事長一智。」因此,他的團隊很早就通過《專利合作條約》為其LS-TA技術尋求法律保護。中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榮休教授梁廣錫教授是鄧教授多年的戰友。梁教授負責數據分析,完善LS-TA技術的數據庫。兩人分工合作,適得其所。此外,科學園在經濟和人手上的支援都十分到位,所以整體研發過程尚算順利。現時LS-TA技術已經穩定,但鄧教授仍積極與其他大學和醫院合作,務求提升其準確性。他期望日後LS-TA技術能成為方便臨床使用的測試包,使病人於抽血後數小時便能找出發燒原因,幫助急症室醫生診症。

給學生的寄語

談到學習,鄧教授指出聯合學生可以運用書院提供的免費資源,如學長計劃和實習計劃。「知識無分形式」,此類課外活動能拓寬同學的社交圈子,與同儕和前輩交流工作經驗和心得,豐富個人閱歷。許多科學園區的企業都樂意向對創新科技、專利營運等新興產業有興趣的聯合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他鼓勵同學多涉獵不同範疇的學科,提升競爭力。跨學科學習甚至能訓練思維和邏輯能力,使同學能靈活運用知識。此外,鄧教授指適當的放鬆是必要的。他笑言:「我以前考完會考,都嘗試過七日七夜打遊戲機呢!」他相信中大的同學能寓學習於生活,活到老學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