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儀教授與中大的羈絆
校園記者: 歐嘉詠(新傳/2)
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陳偉儀教授1970年入讀中大聯合書院,細數一下,與中大及聯合書院結緣已經超逾50載。陳教授於2023年2月22日舉行的「聯合書院校友講座」第28講,以「海歸 • 吐露港的餘暉」為題,與聯合師生分享箇中滋味。
緣起 馬臨教授的一番話
陳偉儀教授1970年在皇仁書院畢業後,申請報讀了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當時面試陳教授是中大第二任校長馬臨教授,陳教授憶起馬教授的一番話,「如果你能加入中大,我們真的靠你了!」陳教授笑言自己當時只是一個小小的中學生,聽到大學教授如斯讚賞,簡直開心至極。當下便立定決心,要跟隨馬臨教授做研究,非入中大不可,自此便與中大結下不解之緣。
剛入學時,聯合書院校舍尚在香港島般咸道,書院借用政府化驗所在堅巷的實驗室,當時的實驗室十分簡陋。然而,陳教授仍為此感到十分興奮。他坦言中學時沒有實驗機會,所以做實驗成為自己最大的學習動力。這難得的實驗機會更可能是化學系的一大突破。他憶起馬教授曾說:「希望多了實驗機會後,我們能做好中大化學系!」陳教授也很感激馬教授一直以來的信任和賞識,讓他有機會大展拳腳。
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
聯合書院於1972年春天從般咸道校舍搬入馬料水校園,當時對偌大的校園抱有很大的期望,背山面海,環境非常優美。除了Work Hard,陳教授也懂得Play Hard的重要性。他表示自己與大部分一年級生一樣,第一年的校園生活也是歡樂不斷。因為時間較容易分配,所以能參加各類活動。陳教授曾代表化學系出席球賽,又曾參加合唱團和大學迎新營的活動,校園生活多姿多彩。
陳教授是第一屆湯宿宿生,他指湯宿的整體設計與當年並無太大差異,湯宿門前仍是綠油油的草地,陳教授笑說當年在湯草與朋友暢談相聚的時間比在圖書館還多。當年,湯宿房間窗外的吐露港風景非常迷人。他慨嘆當時家境並不富裕,在家中難以看到如斯美景,入住宿舍帶給他不一樣的生活。陳教授還作了一首打油詩:
舞榭歌臺不復留,
寒風夜雨不悲秋。
綠茵為床雲為蓋。
極目晴空歌自由!
負笈海外 心繫中大
畢業在即,馬臨教授把他介紹給當時在港大放射性同位素單位任教的何國強教授認識。馬教授還特別叮囑何教授要好好照顧自己,「你(何教授)要對陳偉儀好點,要慢慢教他!」陳教授特別感謝馬教授和何教授的知遇之恩。陳教授也不負眾望,早上在中大上課,下課後到科學館進行實驗;週末和假期便去香港大學跟何教授做研究,每天都在校園和實驗室中穿梭,努力不懈,更以中大化學系一級榮譽畢業。
後來,馬臨教授及何國強教授建議他在畢業後要到外國增值自己。原本陳教授不太想到外國進修,但在馬教授再三的鼓勵下,還是決定於1974年7月出國,前往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進修,開始了「兩點一線」的簡單生活模式,就是在宿舍和實驗室之間穿梭。由於那裡只得極少華人,故此份外思鄉。
陳教授於1977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取得哲學博士。陳教授曾分別於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和美國喬治城大學任教,並獲兩所大學的終身教職。2001年於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組建臨床基因組學研究室。然而,陳教授最終還是選擇在2009年返回中大。
遊子重返中大及聯合
2008年,中大醫學院邀請陳偉儀教授協助評估及檢討,陳教授建議加強醫學院臨床前期科目,如成立生物醫學學院。中大醫學院接納了陳偉儀教授的建議,萬事俱備,卻一直找不到肯擔任院長的人選,當年醫學院院長霍泰輝教授便邀請陳教授「捱義氣」出任院長。得到妻子的支持和鼓勵,陳教授也希望自己能為中大和香港作貢獻。他遺憾地指:「香港經歷了很多苦難才能蛻變,例如:2003年沙士,但自己一直在外國,無法參與,感覺很悲哀及失落。」於是,他毅然回港,希望在退休前為中大及香港出一分力。陳教授成功創立了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擔任生物醫學講座教授,並出任首任院長至2019年。2020年5月,陳教授獲委任為李嘉誠生物醫學講座教授。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陳教授自豪地指出,中大生物醫學學院不但吸收了外國醫學院的經驗,更加入了不少新元素,現時已有開放性核心實驗室等設計,方便醫學界人士溝通。陳教授更先後出任敬文書院院長和中大副校長。他總結:「從入讀中大聯合,到出外留學,再回中大服務,在地球繞了一圈,現在還在中大啊!」可見陳教授與中大感情真是十分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