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记趣

院长的绿色生活──余济美院长专访

 「午安!」余济美教授精神奕奕、满面笑容地向联合书院的同事打招唿。他轻快地走进他充满兰花香味的办公室,一坐下便扭开他的音响设备,播着悠扬的古典音乐。「这套音响是我捡回来的,本来有点故障,不过经我修理后,便可以播放音乐。」余教授兴奋地向我们介绍。

  余济美教授从1995 年起于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任教,2011年至今担任环境、能源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余教授对如何利用化学方法解决环境问题有浓厚的兴趣,而他的主要研究包括纳米材料、光催化技术及痕量分析方法。另外,一向关注学生活动的余教授更从2012年起出任联合书院院长。

为环保奋斗三十年

  余教授对环保问题的关注,要追溯到三十多年前他在美国读环境分析化学博士的经歷。当时的美国已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启发到余教授醉心研究,找出更好的方法去解决严峻的环境问题。回流香港后,在实验室内,他研发了以光催化的方法,净化空气中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溶剂(如甲醛),转化成无毒的水和二氧化碳。这个专利获得一间法国公司的青睐,并制成方便携带的空气净化装置,于市面上公开发售。在实验室外,余教授也热衷参与有关环保的公职工作——他是创新科技署基金研究项目的评审委员、地球之友的董事、也曾担任水质事务谘询委员会的委员。

绿色生活 由联合校园开始

  在校园里,余教授积极带动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每年他都会带学生到打鼓岭的堆填区参观,他希望透过参观,能够令学生反思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堆填区发出的气味、垃圾的份量及种类都令同学震惊。」余教授说。

  身为联合书院的院长,余教授不遗余力在书院推广环保措施。他表示,早于2004年,当年他担任联合书院环境委员会主席,有幸得到联合书院基金会及大学的慷慨拨款支持,联合书院开创先河,为张祝珊师生康乐大楼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大楼的体育部更衣室供应热水,是全港大学首个大型太阳能热水系统。由于此项计划非常成功,间接推动了中大向政府申请拨款,于2007年在全中大二十七栋宿舍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不过,他认为同学在日常生活上也得从小做起,一点一点地改变。他举例:每年在退宿时都有大量物品被弃置,有时候多得要两部大货车才能载走。余院长希望同学在享受舍堂生活的同时,购物前也应三思,从而减少退宿时的废物。

没有最苦,只有最乐

  回望在联合书院担任院长的五年间,余院长直言没有苦事,只有接踵而来的乐事。「联合书院有个有机耕种计划,让学生、教职员及校友在书院里耕种。曾经有位校友辛勤耕种后,难得只收成了七粒小蕃茄,都愿意跟我和其他同事分享,实在难得。」余院长开心地说。要管理接近四千人的联合书院,并非一件易事。面对繁重的院务工作,余院长说他的管理哲学是「顺势而治」。他相信,凡事都有解决方法,只需要耐心等候,有些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另外,他更会不时传递一些鼓励的信息给同事,为他们打打气,增加团队的士气。

  余院长最感动的是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校友特意回港一同庆祝联合书院六十周年院庆。有些校友更慷慨解囊,为书院捐助奖学金,好让更多学生受惠。海外校友前往中大(深圳)参观,感受中大的迅速发展。余院长乐于看到同学团结起来,举办形形式式的庆祝活动,令整个书院上下都感受到院庆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