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连繫
2023年2月22日

陈伟仪教授与中大的羁绊

校园记者: 欧嘉咏(新传/2)

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陈伟仪教授1970年入读中大联合书院,细数一下,与中大及联合书院结缘已经超逾50载。陈教授于2023年2月22日举行的「联合书院校友讲座」第28讲,以「海归 • 吐露港的余晖」为题,与联合师生分享箇中滋味。

缘起 马临教授的一番话

陈伟仪教授1970年在皇仁书院毕业后,申请报读了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当时面试陈教授是中大第二任校长马临教授,陈教授忆起马教授的一番话,「如果你能加入中大,我们真的靠你了!」陈教授笑言自己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中学生,听到大学教授如斯赞赏,简直开心至极。当下便立定决心,要跟随马临教授做研究,非入中大不可,自此便与中大结下不解之缘。

刚入学时,联合书院校舍尚在香港岛般咸道,书院借用政府化验所在坚巷的实验室,当时的实验室十分简陋。然而,陈教授仍为此感到十分兴奋。他坦言中学时没有实验机会,所以做实验成为自己最大的学习动力。这难得的实验机会更可能是化学系的一大突破。他忆起马教授曾说:「希望多了实验机会后,我们能做好中大化学系!」陈教授也很感激马教授一直以来的信任和赏识,让他有机会大展拳脚。

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

联合书院于1972年春天从般咸道校舍搬入马料水校园,当时对偌大的校园抱有很大的期望,背山面海,环境非常优美。除了Work Hard,陈教授也懂得Play Hard的重要性。他表示自己与大部分一年级生一样,第一年的校园生活也是欢乐不断。因为时间较容易分配,所以能参加各类活动。陈教授曾代表化学系出席球赛,又曾参加合唱团和大学迎新营的活动,校园生活多姿多彩。

陈教授是第一届汤宿宿生,他指汤宿的整体设计与当年并无太大差异,汤宿门前仍是绿油油的草地,陈教授笑说当年在汤草与朋友畅谈相聚的时间比在图书馆还多。当年,汤宿房间窗外的吐露港风景非常迷人。他慨嘆当时家境并不富裕,在家中难以看到如斯美景,入住宿舍带给他不一样的生活。陈教授还作了一首打油诗:

舞榭歌臺不復留,

寒风夜雨不悲秋。

绿茵为床云为盖。

极目晴空歌自由!

负笈海外 心繫中大

毕业在即,马临教授把他介绍给当时在港大放射性同位素单位任教的何国强教授认识。马教授还特别叮嘱何教授要好好照顾自己,「你(何教授)要对陈伟仪好点,要慢慢教他!」陈教授特别感谢马教授和何教授的知遇之恩。陈教授也不负众望,早上在中大上课,下课后到科学馆进行实验;週末和假期便去香港大学跟何教授做研究,每天都在校园和实验室中穿梭,努力不懈,更以中大化学系一级荣誉毕业。

后来,马临教授及何国强教授建议他在毕业后要到外国增值自己。原本陈教授不太想到外国进修,但在马教授再三的鼓励下,还是决定于1974年7月出国,前往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进修,开始了「两点一线」的简单生活模式,就是在宿舍和实验室之间穿梭。由于那里只得极少华人,故此份外思乡。

陈教授于1977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取得哲学博士。陈教授曾分别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和美国乔治城大学任教,并获两所大学的终身教职。2001年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组建临床基因组学研究室。然而,陈教授最终还是选择在2009年返回中大。

游子重返中大及联合

2008年,中大医学院邀请陈伟仪教授协助评估及检讨,陈教授建议加强医学院临床前期科目,如成立生物医学学院。中大医学院接纳了陈伟仪教授的建议,万事俱备,却一直找不到肯担任院长的人选,当年医学院院长霍泰辉教授便邀请陈教授「捱义气」出任院长。得到妻子的支持和鼓励,陈教授也希望自己能为中大和香港作贡献。他遗憾地指:「香港经歷了很多苦难才能蜕变,例如:2003年沙士,但自己一直在外国,无法参与,感觉很悲哀及失落。」于是,他毅然回港,希望在退休前为中大及香港出一分力。陈教授成功创立了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担任生物医学讲座教授,并出任首任院长至2019年。2020年5月,陈教授获委任为李嘉诚生物医学讲座教授。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陈教授自豪地指出,中大生物医学学院不但吸收了外国医学院的经验,更加入了不少新元素,现时已有开放性核心实验室等设计,方便医学界人士沟通。陈教授更先后出任敬文书院院长和中大副校长。他总结:「从入读中大联合,到出外留学,再回中大服务,在地球绕了一圈,现在还在中大啊!」可见陈教授与中大感情真是十分深厚。